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子禾私人空间

在平淡的生活里体会一种细节之味,在虚虚实实的人情中保持一种单纯之美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一个人的乌镇  

2010-04-13 23:04:29|  分类: 旅行游历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江南一带美景无数,而对于我,最有感觉的还是水乡乌镇。

几年前的冬天,我一个人去了乌镇。那一天下着细雨,初冬的寒冷跟着雨的脚步袭上街头。我顶着细雨从宾馆出来,跟着旅行社前来接我这般散客的导游去往上车的地方。一路上,我埋怨道,这鬼天气太糟糕了!帅气的导游笑道,这天气才好呢,游乌镇就是要下着小雨才有味道!

从杭州出发很快便到了乌镇,江南水乡的身影便出现在蒙蒙细雨中。我惊叹道,眼前的仿佛就是一部影视剧的场景。

小镇的入口,是一幅石雕实景画,用石像重现了水乡人家的生活。实景画的后面,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,房顶上立着“乌镇”两个大大的繁体字,字体和颜色,都恰到好处地彰显着文化气息。

进入小镇,就象走进了时空隧道,街道很长很长,石板铺成的路踏上去有一种厚重感,两旁全是旧时的木结构雕花老房。为了保护小镇的风貌,这里的人家早已迁去了新城,这些老房子大多户门紧闭,用它的沉默记录着历史走过的痕迹。偶有大户人家的房屋对游人开放,走进去,好象走进了深宅老院,那些精致的雕花床、桌椅,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繁华。街中心不起眼处,挂着一个牌匾,上面写着“茅盾故居”几个大字。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走进了茅盾先生儿时生活学习的地方。走进先生故居,有一种铅华尽洗的感觉,先前见过的繁华突然显得十分的俗气。故居展出了茅盾一生中大量而珍贵的照片、作品手稿、原版书刊、题字、信件及部分遗物,还有他十三岁时的作文本和最后的手迹。文人的魅力为整个小镇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。

走出茅盾故居,狭窄街道的对面就是高悬着“林家铺子”商号的店面。今天的林家铺子已不见当年身穿长衫、愁眉苦脸的林先生。几位年轻俊俏的水乡姑娘,头扎蓝印花布折成的帽子,身穿蓝印花布的褂裤,站在货物琳琅满目的柜台里,正热情地向八方游客推荐当地的特产。让林先生苦恼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,但只要乌镇存在,林家铺子就会继续开业。小说中林家铺子不得不关门,而正是这篇小说,又使如今的林家铺子生意兴隆。这恐怕是连茅盾自己也不曾想到的。

从街道走出来,便可以看到有名的场景,小桥,流水,吊角楼,乌篷船,垂柳,还有绵绵不断的细雨,构成了一幅混然天成的画卷,这样的景只在画中见过,如今亲临,大家纷纷举起相机,珍藏这一难得的景致。从河廊走过,看到三两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坐在柳树下写生,我们的脚步声和相机划达的闪光灯,丝毫没能影响他们的专注。

乌镇这样的地方,适合一个人的旅行,撑一把油脂伞独自走近,用孤独的脚印去丈量雨巷的幽深,用平静的心去感受水乡的蕴味。岁月在逝去中不断改变面貌,唯有经过历史沉淀的文化永具魅力!

 

 街上条石铺成的路

 

一个人的乌镇 - 子禾 - 子禾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拐弯处

一个人的乌镇 - 子禾 - 子禾

 

小桥流水小船

一个人的乌镇 - 子禾 - 子禾

 

       专注的写生者

   

一个人的乌镇 - 子禾 - 子禾

  

      河边垂柳

一个人的乌镇 - 子禾 - 子禾

      

  评论这张
 
相关小组: 印象上海
阅读(130)| 评论(8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